经济指标2025年Q1增速2024年Q4增速变化趋势整体经济-1.3%+3.4%转为负增长私人消费+0.3%+2.9%明显放缓政府支出+1.1%+6.3%大幅减速固定资产投资+7.3%-0.2%由降转升库存变化-8.0%-9.4%降幅收窄商品出口-9.2%-11.7%下滑减缓商品进口-5.1%-7.1%跌幅缩小服务出口-3. ......
Copyright 2024 gotohui.com闽ICP备08105781号-11闽公网安备35011102350481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服务号
首先要看山东各市基础建设,工业基础营商环境综合来看这几年都还不错,前两年山东转型升级走向洼地目前来看山东属于洼地刚走出起步阶段相信山东越走道路越平速度自然还会加快速度,山东是中国唯一一个产业链最全的省这就是底子厚的优势,目前山东阶段属于全而不强,企业是强而不多,目前山东整合各地企业相信用不了三年山东会高速发展大家拭目以待
山东只是华东北部边缘一个区域,国家的一个省级政区,正因于此,全国的各省是不重样的,可比较前提条件除了都是省级单位外再无可比性,所以不必看重一个省的总量排名。位于珠三角核心的广东和长三角核心区的江苏名列省级前茅就是例子,这些省与别的最大的不同只是区域位置。同为长三角的浙江因为规模小一些,总量才暂时低于山东。
新旧动能转换已有一些时日,谁能总结出具体有什么成果来?山东的第三名已经很多年了,并不是新旧动能带来的吧。我也很不看好一个省级单位赤膊上阵插手经济,它最多只是为省会城市多拉些资源和机会,真正搞经济的主体应该是城市。
山东的第三名位置面临着内部强省会大动作和长三角经济向中西部辐射带来的河南等地发展速度的双重威胁,被超越也是可能的。
虽然说了这些,但山东作为一个板块,尤其是胶东半岛依然是长三角以北最优秀的投资胜地,这里完全可能崛起一个城市群,客观上对山东省的排名有利。一切要看胶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速度和干扰强度。
近20年来,所有政策倾斜及各种经济圈均刻意避开山东,无论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部隆起战略、西部大开发,甚至于培养区域型中心城市,国中等等都和山东无关。
最初定的国策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这些富起来的人或者地区距离山东都比较远,山东没有办法享受任何与之相关的红利。对于山东而言只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才是主旋律。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个劳动密集型的增长周期里,没有外力支援,自力更生也不会太差。但第二个十年没有相应的技术转移、专业支持想要再次的发展起来就特别难了。当然山东自身也有问题,缺乏壮士断腕的勇气,未能用优势换技术缺乏足够的前瞻性。
最近几年,由于环保的压力,不得不关停大部分产业,也就是旧动能逐步淘汰。可是这中间有一个问题,新动能是什么?
以滨州为例,淘汰了魏桥,谁来填补这个空缺?
山东多年来都是名列前茅,但近几年来发展缺乏动力,虽然近两年实行新旧动能转化,发展动力偏向第二产业的重工业和化工等,第三产业(高端科技等)发展速度慢,近几年山东高层也注意到这些问题,才提出新旧动能转变。其实山东的问题不仅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还有人们意识问题,经济意识、思想意识也需要改变,这些不改变,山东的经济不会有所改观的。
山东既是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同时也是沿海省份之一,良好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庞大的人口基数、显著的区位优势、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山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山东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山东作为北方经济的代表省份,这几年新旧能转换,关闭了太多工厂。看2020年的增长率未来可期,山东加油!
山东,最主要的是放开思想:山东、河北是距离北京最近的两个省,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遵规守距是好事,但过分遵规守距,就会束手束脚,限制思路。特别是这种离得很近,但有不在中心圈子里的状态,往往会死脑筋,钻牛角尖。不会活学活用。政策是人制定的,人制定的政策,必定会有利与弊,但也是人执行的,如何做到灵活使用,用其利避其弊。使经济发展上去,有不违背国家政策,是山东未来政府官主政重点。活学活用,趋利避弊,合理利用区位优势,改争争,改抢抢,争资源,抢政策,利用好这些优势,山东一定会再次起飞。
政策给谁,谁就能发展,那投入大产出就大,山东高铁全国最落后,青岛刚有高铁几年,山东到目前没有高铁的地级市还有好几个